近視眼的故事
台大醫院學童視力保健中心 林隆光醫師
「近視」一詞語出希臘文,意為「霎眼」。可見自有文字記載以
來,近視早已存在。亞裏斯多德遠於兩千年前即謂,近視者常「瞬目
而視」;換句現代話,就是「瞇著眼睛看」。
話說醫學始祖希波克拉底斯雖創了體液學說,但把它發揚光大的
卻是伽林。可笑的是,這位影響中世醫學主流最主要的醫學之父,竟
將許多理論導入歧途。伽林相信眼球內有某種液體,被稱之謂「視精」
的,其成分與濃度決定了視力或眼屈折狀態。人眼視物即靠此視精「投
射」上去,才得以看見。近視眼乃因視精數量不足,祇夠射到近距離,
使近處的東西被看法楚;遠方的事物,因視精沒辦法射,也就看不清
了(哈!真絕)。
這種錯誤的觀念支配了醫學界整整一千四百多年,實為漫長的黑
暗時期。幸好,隨著時代的腳步,集天文、物理、數學於一身的德國
科學家克蔔勒終究發現新的視覺光學理論,時為西元 1604 年。他認
為良好視力的必要條件,是要網膜上有個清晰的影像。不久有人實驗
切開眼球後壁,直接觀察網膜成像,證實了克蔔勒的想法。十九世紀
生理光學問世以後,眼球屈光不正的研究被納入正規醫學之中。當時
的學者已經詳知近視眼和遠視眼的光學定義:遠方的物體經過眼絿屈
光系統折射後,如果人眼「測量」得剛好,則將能聚集於網膜上,此
即「正視眼」。計測不準時,如果焦點落在網膜之前,則為「近視眼
(測量不足)」;若焦點跑到網膜後面的話,就稱「遠視眼(測量過
度)」。
從此有關眼屈折方面的研究開始蓬勃發展。人們很快就發現近視
的發生和進展主要在青春發育時期,正是求學階段,故有「學校性近
視」之名。雖然近視的出現多半在入學後幾年才發生,近視的數目及
其程度隨年齡而增加,可見近視應是由近距離讀書所造成的。但是同
時也有不少眼科醫師注意到遺傳的角色,因為有些家庭不可否認地擁
有許多近視患者。綜合起來變成─近視可由近距離的作業而來,但卻
會傳給後代。
日漸增多的近視比例暗示,未來整個人類將逐漸「演化」為近視
世界。於是某些歐洲國家針對學校衛生的視力保健問題舉行會議,並
且提出改善方法。可惜彼時成果未獲定論,新的論點又來了。
廿世紀初期瑞士有位眼科醫師檢查了五千隻六、七歲孩童的眼
球,發現他們的角膜屈折力,進而推論所有的眼屈折狀態均是由不同
的角膜屈折力和不同的眼軸長,二者的自由結合搭配而成的。所以眼
屈折狀態的曲線也是呈常態分佈,而正視、遠視和近視都位於此常態
曲線上。正視眼的意義和「平均身高」(非「標準」身高)是一樣的,
正視或遠視也僅表示就像是身材較高些或較矮些而已。
幾年前去世的英國近視權威索士比經過十多年一系列的研究得
到「結論」:正視眼乃角膜屈折力和眼球軸長協調得宜而來,一般非
正視眼則是因為正常範圍的角膜屈折力和眼軸長度之間協調不良所
產生的。祇有極少數的屈光異常是由於不正常的眼球光學組成,例如
病態性高度近視有過長的眼軸,所造成。他認為眼球屈折狀態和它的
大部分光學組成是遺傳決定的,環境因素並不重要。這種說法支配了
整個眼科界,一直到目前的教科書,仍奉為經典。
想當年作者研習眼科時,拜讀美國眼科醫學會所編給醫學生的眼
科手冊。它在開頭就有二十道是非題,考驗你對眼科學的認識。記得
第一條為「在暗淡的燈光下看書對眼睛是有害的」,我想大家都知道
答案應該是「對」。怎料翻開標準解答,竟是「錯」!說明如下:在
暗淡的燈光下看書是沒有害的,就好比在光線不足的地方照相,照相
機是絕對不會壞的。將人眼比喻成照相機至如此地步,夫復何言。這
也反映出彼時眼科界對近視的認識(或無知?)他們深信近視是「純」
遺傳的,因為─近視大師索士比如是說。
索士比在英國調查 20 歲男子(兵役體檢)的眼屈折狀況,得近
視率約十一個百分點,高度近視僅百分之二。本省二十歲男子的「無
近視率」大概也是百分之十幾吧!而大學生六百度以上高度近視的比
例可能接近百分之二十呢!中外之別真不可同日而言。可以想見外國
醫師所懂得的近視有如「瞎子摸象」。
本文作者在過去的幾年間對數萬名學童的調查研究發現,傳統教
科書有關眼屈析的理論,在台灣地區並不適用。第一,本地學生的近
視眼太多了,眼球屈光狀態的分佈情形與歐美報告的幾乎完全兩樣,
這種「近視化」的現象,是無法用索士比之眼球光學組成協調理論來
解釋的。
再者,全部學生的角膜弧度分佈情形與正視眼無異,即不論是正
視眼或非正視眼,其角膜弧度的布情形大致上一樣的。而大部分的近
視眼球可以眼軸增長來解釋。可見所謂非正視眼之協調不良,應是「結
果」而非「原因」。
二十多年前美國有位生物學家,發現阿拉斯加的愛斯基摩人父執
輩大多沒近視,而年輕一代卻有不少近視,故懷疑近視並非遺傳而
定。但是因為該生物學者那篇愛斯基摩家庭近視研究報告的取樣方法
不合格,結果沒人採信。幸好他並不灰心,回到本行,飼養猴子作實
驗,皇天不負苦心人,總算得到很好的成績。
他把小猴子分三組養大:一組放在野生動物園,讓牠們天天「追
趕跑跳碰」;一組養在動物實驗室裡,活動空間與學校教室差不多;
還一組小猴子則關在 40 公分見方的布幕內,使其目光無法看遠方。
經過一、兩年長期觀察,結果:在外面整日追逐長大的猴子幾乎都沒
近視(當然不是測視力,而是睫狀肌麻痺下的網膜檢影所得);養在
實驗室的猴子則有少數得輕度近視,而關在小布幕中者,卻大部分變
成高度近視。
辛苦終於沒有白費,猴子應該也算是人類的「遠親」,人們開始
相信,視覺環境的改變可能造成近視。
可惜近視在歐美國家並非大問題,環境因素仍未普遍受重視。直
到前諾貝爾醫學獎得主在做弱視實驗時,發現從小將動物眼睛遮住
(縫合眼皮),會產生近視。
小猴子單眼縫合後一年,沒有縫合的眼球仍為輕度遠視或正視,
而縫合眼則呈高度近視,超音波顯示近視是由於眼球,主要是玻璃體
後極部的增長所致。同時可以看到如人類高度近視常伴隨的眼底變
化。
依據臨床觀察,近視性眼底病理變化與近視度數和眼球軸長有密
切相關,年齡可能也是個重要因素。令人擔心的是,這麼多的高度近
視,隨著年齡的增加,眼底的近視變性將逐漸進行,因近視眼而失明
的危險性亦會愈顯著。所以作者認為,近視應被視為「眼疾」,而不
是單純的屈折異常,因為吾人已無法將近視明白地劃分為病態和非病
態兩類。
http://210.240.115.2/eyes/01/03/07.pdf
台大醫院學童視力保健中心 林隆光醫師
「近視」一詞語出希臘文,意為「霎眼」。可見自有文字記載以
來,近視早已存在。亞裏斯多德遠於兩千年前即謂,近視者常「瞬目
而視」;換句現代話,就是「瞇著眼睛看」。
話說醫學始祖希波克拉底斯雖創了體液學說,但把它發揚光大的
卻是伽林。可笑的是,這位影響中世醫學主流最主要的醫學之父,竟
將許多理論導入歧途。伽林相信眼球內有某種液體,被稱之謂「視精」
的,其成分與濃度決定了視力或眼屈折狀態。人眼視物即靠此視精「投
射」上去,才得以看見。近視眼乃因視精數量不足,祇夠射到近距離,
使近處的東西被看法楚;遠方的事物,因視精沒辦法射,也就看不清
了(哈!真絕)。
這種錯誤的觀念支配了醫學界整整一千四百多年,實為漫長的黑
暗時期。幸好,隨著時代的腳步,集天文、物理、數學於一身的德國
科學家克蔔勒終究發現新的視覺光學理論,時為西元 1604 年。他認
為良好視力的必要條件,是要網膜上有個清晰的影像。不久有人實驗
切開眼球後壁,直接觀察網膜成像,證實了克蔔勒的想法。十九世紀
生理光學問世以後,眼球屈光不正的研究被納入正規醫學之中。當時
的學者已經詳知近視眼和遠視眼的光學定義:遠方的物體經過眼絿屈
光系統折射後,如果人眼「測量」得剛好,則將能聚集於網膜上,此
即「正視眼」。計測不準時,如果焦點落在網膜之前,則為「近視眼
(測量不足)」;若焦點跑到網膜後面的話,就稱「遠視眼(測量過
度)」。
從此有關眼屈折方面的研究開始蓬勃發展。人們很快就發現近視
的發生和進展主要在青春發育時期,正是求學階段,故有「學校性近
視」之名。雖然近視的出現多半在入學後幾年才發生,近視的數目及
其程度隨年齡而增加,可見近視應是由近距離讀書所造成的。但是同
時也有不少眼科醫師注意到遺傳的角色,因為有些家庭不可否認地擁
有許多近視患者。綜合起來變成─近視可由近距離的作業而來,但卻
會傳給後代。
日漸增多的近視比例暗示,未來整個人類將逐漸「演化」為近視
世界。於是某些歐洲國家針對學校衛生的視力保健問題舉行會議,並
且提出改善方法。可惜彼時成果未獲定論,新的論點又來了。
廿世紀初期瑞士有位眼科醫師檢查了五千隻六、七歲孩童的眼
球,發現他們的角膜屈折力,進而推論所有的眼屈折狀態均是由不同
的角膜屈折力和不同的眼軸長,二者的自由結合搭配而成的。所以眼
屈折狀態的曲線也是呈常態分佈,而正視、遠視和近視都位於此常態
曲線上。正視眼的意義和「平均身高」(非「標準」身高)是一樣的,
正視或遠視也僅表示就像是身材較高些或較矮些而已。
幾年前去世的英國近視權威索士比經過十多年一系列的研究得
到「結論」:正視眼乃角膜屈折力和眼球軸長協調得宜而來,一般非
正視眼則是因為正常範圍的角膜屈折力和眼軸長度之間協調不良所
產生的。祇有極少數的屈光異常是由於不正常的眼球光學組成,例如
病態性高度近視有過長的眼軸,所造成。他認為眼球屈折狀態和它的
大部分光學組成是遺傳決定的,環境因素並不重要。這種說法支配了
整個眼科界,一直到目前的教科書,仍奉為經典。
想當年作者研習眼科時,拜讀美國眼科醫學會所編給醫學生的眼
科手冊。它在開頭就有二十道是非題,考驗你對眼科學的認識。記得
第一條為「在暗淡的燈光下看書對眼睛是有害的」,我想大家都知道
答案應該是「對」。怎料翻開標準解答,竟是「錯」!說明如下:在
暗淡的燈光下看書是沒有害的,就好比在光線不足的地方照相,照相
機是絕對不會壞的。將人眼比喻成照相機至如此地步,夫復何言。這
也反映出彼時眼科界對近視的認識(或無知?)他們深信近視是「純」
遺傳的,因為─近視大師索士比如是說。
索士比在英國調查 20 歲男子(兵役體檢)的眼屈折狀況,得近
視率約十一個百分點,高度近視僅百分之二。本省二十歲男子的「無
近視率」大概也是百分之十幾吧!而大學生六百度以上高度近視的比
例可能接近百分之二十呢!中外之別真不可同日而言。可以想見外國
醫師所懂得的近視有如「瞎子摸象」。
本文作者在過去的幾年間對數萬名學童的調查研究發現,傳統教
科書有關眼屈析的理論,在台灣地區並不適用。第一,本地學生的近
視眼太多了,眼球屈光狀態的分佈情形與歐美報告的幾乎完全兩樣,
這種「近視化」的現象,是無法用索士比之眼球光學組成協調理論來
解釋的。
再者,全部學生的角膜弧度分佈情形與正視眼無異,即不論是正
視眼或非正視眼,其角膜弧度的布情形大致上一樣的。而大部分的近
視眼球可以眼軸增長來解釋。可見所謂非正視眼之協調不良,應是「結
果」而非「原因」。
二十多年前美國有位生物學家,發現阿拉斯加的愛斯基摩人父執
輩大多沒近視,而年輕一代卻有不少近視,故懷疑近視並非遺傳而
定。但是因為該生物學者那篇愛斯基摩家庭近視研究報告的取樣方法
不合格,結果沒人採信。幸好他並不灰心,回到本行,飼養猴子作實
驗,皇天不負苦心人,總算得到很好的成績。
他把小猴子分三組養大:一組放在野生動物園,讓牠們天天「追
趕跑跳碰」;一組養在動物實驗室裡,活動空間與學校教室差不多;
還一組小猴子則關在 40 公分見方的布幕內,使其目光無法看遠方。
經過一、兩年長期觀察,結果:在外面整日追逐長大的猴子幾乎都沒
近視(當然不是測視力,而是睫狀肌麻痺下的網膜檢影所得);養在
實驗室的猴子則有少數得輕度近視,而關在小布幕中者,卻大部分變
成高度近視。
辛苦終於沒有白費,猴子應該也算是人類的「遠親」,人們開始
相信,視覺環境的改變可能造成近視。
可惜近視在歐美國家並非大問題,環境因素仍未普遍受重視。直
到前諾貝爾醫學獎得主在做弱視實驗時,發現從小將動物眼睛遮住
(縫合眼皮),會產生近視。
小猴子單眼縫合後一年,沒有縫合的眼球仍為輕度遠視或正視,
而縫合眼則呈高度近視,超音波顯示近視是由於眼球,主要是玻璃體
後極部的增長所致。同時可以看到如人類高度近視常伴隨的眼底變
化。
依據臨床觀察,近視性眼底病理變化與近視度數和眼球軸長有密
切相關,年齡可能也是個重要因素。令人擔心的是,這麼多的高度近
視,隨著年齡的增加,眼底的近視變性將逐漸進行,因近視眼而失明
的危險性亦會愈顯著。所以作者認為,近視應被視為「眼疾」,而不
是單純的屈折異常,因為吾人已無法將近視明白地劃分為病態和非病
態兩類。
http://210.240.115.2/eyes/01/03/07.pdf
留言
張貼留言